![]() |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進駐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向全國人民敬禮致意的畫面。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
依舊是利落的敬禮,依舊是自信的微笑,依舊是灼灼的目光……閃光燈下,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精神抖擻、神采奕奕。
12月7日,在北京航天城,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舉行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與記者見面會。這是神舟十二號乘組返回后,首次與媒體和公眾正式見面。
航天員們情緒穩(wěn)定、心理狀態(tài)良好,肌肉力量、耐力和運動心肺功能儲備得到進一步恢復。在見面會上,57歲的聶海勝動情地說:“完成返回后恢復任務,我會繼續(xù)投入訓練,時刻準備再次為國出征太空?!?/P>
“時刻準備”,這是航天員始終保持的狀態(tài)。年復一年的刻苦訓練、挑戰(zhàn)極限,才成就了一朝飛天、逐夢蒼穹。
“一心只為飛行,一生只為飛行”
湖北棗陽楊垱鎮(zhèn)樊莊村氣候溫和,風景宜人。上世紀60年代,鄉(xiāng)親們經(jīng)??匆娨粋€身材瘦小的男孩,在遠處山坡上放牛。他躺在牛背山,仰望天空,跟大多數(shù)孩子一樣,腦海里充滿了遐想。
有一次,他在牛背山睡著了,夢見自己長出了翅膀,飛上云霄。對一個放牛娃來說,這僅僅是個虛幻的夢。那時,中國的空間科學探測事業(yè)也才剛剛起步。
放牛娃不會想到,自己的未來會與遙遠的太空、偉大的航天事業(yè)緊密相連。幾十年后,他的名字家喻戶曉,他就是聶海勝。
聶海勝的飛天之路要從1983年說起。那一年,高中畢業(yè)的他順利通過考試,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學員。這位面孔方正、寡言少語的青年,內(nèi)心沉著、鎮(zhèn)定,意志堅強。成為飛行學員后,他的性格優(yōu)勢逐漸顯現(xiàn)出來。
1989年6月,一次險情發(fā)生了。聶海勝駕駛的戰(zhàn)機發(fā)動機突然停車,戰(zhàn)機翻著筋斗向地面墜落。此時,地面指揮下達了跳傘指令,但聶海勝不愿放棄自己的“戰(zhàn)友”,他一次次努力,試圖挽救它。800米、600米、500米……飛機離地面越來越近,最后時刻,聶海勝無奈地按下跳傘彈射開關。
從昏迷中睜開雙眼,聶海勝發(fā)現(xiàn)自己落在一片稻田里。僅一周后,心理素質極好的聶海勝就開始了復飛的地面準備。27天后,他駕駛戰(zhàn)機重返藍天。
聶海勝很快成長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6年,中國開始在全軍戰(zhàn)斗機飛行員中選拔航天員,像當初報考飛行學員一樣,他又一次毫不猶豫地報了名。1998年1月,聶海勝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
34歲的聶海勝站到人生新的起點上,從零開始,逐步完成基礎理論、體質、心理、航天環(huán)境耐力與適應性等八大類上百個科目的艱苦訓練。
這一訓練就是8年。2005年10月,聶海勝與航天員費俊龍冒雪出征,乘坐神舟六號執(zhí)行了中國航天史上首次“多人多天”飛行。2013年4月,聶海勝又入選神舟十號飛行任務乘組。
今年6月17日,聶海勝與劉伯明、湯洪波一起,駕乘神舟十二號,踏上了飛天征程,這已是他第三次飛向太空。9月17日,神舟十二號順利返回,聶海勝成為中國首位太空駐留突破100天的航天員。
“一心只為飛行,一生只為飛行。”在12月7日的見面會上,聶海勝說,“我有幸執(zhí)行了3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收獲了很多的榮譽和成績,每一次執(zhí)行完任務,我都會告訴自己,不能讓沉甸甸的成績和榮譽停止自己的步伐,更不能因年齡的增長而放松了標準、放棄了追求,要把這些變成更大的動力和奮斗激情。”
“浩瀚太空必將留下更多的中國身影、中國足跡”
在聶海勝出生后的兩年,1966年,劉伯明出生于黑龍江依安縣的一個鄉(xiāng)村。
劉伯明自小聰穎懂事,1982年,他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了縣重點高中。為了省下住宿費和伙食費,他選擇了走讀。那是一段起伏不平的顛簸山路。高中3年,劉伯明每天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往返20公里。出發(fā)時迎著晨光,返回時披著夜色,夏天汗流浹背,冬天頂風冒雪。在冰雪覆蓋的路面上騎車,劉伯明經(jīng)常是摔倒了爬起來,爬起來又摔倒。這條求學路成了他的訓練場,磨礪了他頑強的性格。
1985年3月,空軍到劉伯明就讀的高中招收飛行學員,劉伯明成功入選。畢業(yè)后,他被分配到空軍某訓練基地,成為一名殲擊機飛行員。13年后,他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與聶海勝一樣,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
10年等待,一朝圓夢。2008年9月,劉伯明與航天員翟志剛、景海鵬一起,乘坐神舟七號奔向太空。
在太空中經(jīng)過十幾小時的艱苦準備,神舟七號飛行乘組即將迎來激動人心的出艙時刻,全國人民都在翹首以盼。而此時卻發(fā)生了意外。
開啟艙門時,翟志剛用力拉了幾下,艙門沒有反應。此時,飛船即將駛出測控區(qū),必須盡快打開艙門。這時,劉伯明遞過來一把開艙輔助工具。在劉伯明的協(xié)助下,翟志剛使用輔助工具終于打開了艙門。
推開艙門后,航天員們的耳機里突然傳來“軌道艙火災”的報警聲。軌道艙內(nèi)的劉伯明和返回艙內(nèi)的景海鵬第一時間檢查了所有設備,并且判斷此時軌道艙處于真空狀態(tài),是不可能發(fā)生火災的。事后分析表明,“軌道艙火災”警報只是一場虛驚。
在劉伯明、景海鵬的協(xié)助和配合下,翟志剛順利出艙,標志著中國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出艙技術的國家。
又是10多年的訓練與等待,2019年12月,劉伯明入選神舟十二號任務飛行乘組。這次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四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這次任務出艙時間大幅增加,任務更加復雜、艱難,挑戰(zhàn)和考驗也不會缺席。我們會完成好每一次出艙任務,浩瀚太空必將留下更多的中國身影、中國足跡?!眲⒉髡f。
信心和底氣源于刻苦的訓練。在加壓后的訓練服里,每一次“舉手投足”都非常吃力;身著水下訓練服模擬失重訓練時,每次都要堅持幾個小時……劉伯明說,“訓練完吃飯時,連拿筷子都感到困難,困得吃不下飯,只想睡覺。”
此次飛行任務中,劉伯明執(zhí)行了兩次出艙活動,通過天地協(xié)同配合,圓滿完成了相關任務。劉伯明表示,他更加近距離領略了太空的奇妙,第一次出艙活動興奮和激動多一些,第二次更加從容和自信。
每次回老家,劉伯明最想吃的還是家鄉(xiāng)的大醬,睡家里的土炕。時間未曾改變他質樸的底色,那個從鄉(xiāng)村山路上走來的少年,腳步早已邁向星辰大海。
“我的初心使命就是飛天,我的飛天夢想依然繼續(xù)”
6月16日上午,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問天閣。聚光燈照在湯洪波身上,這個新鮮面孔進入了大眾視野。
湯洪波是誰?當人們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索這個陌生名字時,他已經(jīng)在飛天路上奔跑了11年。
1975年,湯洪波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個小鄉(xiāng)村,從小聽著毛澤東、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故事長大, 心里早早種下一個英雄夢。
1995年,校園里的一紙招生通告讓湯洪波心潮澎湃:空軍招收飛行學員。體檢、考試、政審,一路“過關斬將”后,湯洪波順利被錄取。
可入學后,湯洪波遭遇了學業(yè)上的“攔路虎”——體能成績班里墊底。如果體能通不過,就會被淘汰。怎么辦?一個字,練!湯洪波每天風雨無阻,在操場上一圈一圈地跑。一年后,他的體能成績從墊底“跑”到了優(yōu)秀。
2010年,湯洪波通過層層選拔,入選中國第二批航天員隊伍。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劉洋、王亞平……很多與湯洪波同批的航天員已經(jīng)飛上太空?!懊看慰吹剿麄冿w,我都在想,自己什么時候才能實現(xiàn)飛天夢想。”湯洪波說。
經(jīng)過9年的訓練與等待,2019年,湯洪波終于夢想成真,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
可模擬失重訓練,一度是湯洪波邁不過去的坎?!坝柧毞訅汉笙褚凰胰诵物w船,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動?!睖椴ㄕf,“剛開始,我一穿上訓練服,心里就特別煩躁,恨不得馬上出來?!?/P>
那段時間,湯洪波寢食難安。“訓練都完成不了,還談什么飛天呢?”他心里暗暗自責。后來,他請教執(zhí)行過出艙任務的劉伯明,并且請工作人員把訓練服的溫度盡量調(diào)低,讓心情冷靜下來。經(jīng)過多次訓練,他終于越過了這道難關。
11年等待堅守,11年刻苦訓練,夢想光榮綻放。在12月7日的見面會上,首次飛天的湯洪波說:“現(xiàn)在我還時常懷念那3個月的神奇旅行。我的初心使命就是飛天,我的飛天夢想依然繼續(xù)?!?/P>
“漫步太空人不老,中國航天接力跑”
當?shù)谝豢|陽光灑進內(nèi)蒙古東風著陸場,發(fā)動機的轟鳴叩醒了這片沉寂的荒原。
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qū)域成功著陸,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安全順利出艙,身體狀態(tài)良好,中國載人航天空間站階段首飛完美收官。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一直按“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實施。第一步,發(fā)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fā)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guī)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guī)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是實現(xiàn)“三步走”戰(zhàn)略目標至關重要的一次任務。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y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邁出新步伐。
在12月7日的見面會上,劉伯明再次念起他的出艙感言:“漫步太空人不老,中國航天接力跑?!痹谝话粢话艚恿ε苤?,中國航天鑄就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代號“921工程”。彼時,世界航天大國已在這一領域行進了30余年:蘇聯(lián)研發(fā)的第三代飛船已經(jīng)升空,建設了兩個空間站;美國則完成了從飛船向航天飛機的跨越。
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nèi)實驗到太空行走,從單船飛行到組合體穩(wěn)定運行……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既定目標前進,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以較少的投入,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地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工程發(fā)展道路。
10月16日凌晨,在100多盞聚光燈的照射下,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載人航天發(fā)射場燈火通明。當天,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開啟中國迄今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軌駐留6個月。
劉伯明說,航天員是一個集體,他還要仰望星空,關注神舟十三號乘組,一起為太空中的戰(zhàn)友進行一些輔助的技術和心理支持。
無數(shù)人與劉伯明一同仰望星空。為傳承載人航天精神,神舟十三號任務策劃了系列科普和公益活動。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時隔8年之后,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這也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此次太空授課在中國科技館設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分設4個地面分課堂,共1420名中小學生代表參加了現(xiàn)場活動。
回顧中國載人航天近30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國航天人把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進取意識,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同舟共濟、團結協(xié)作的大局觀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寫入浩瀚太空,凝結成璀璨的載人航天精神。
無垠宇宙、燦爛星空,見證中國實現(xiàn)一個又一個航天夢。
關鍵詞: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峽禮儀網(wǎng) 版權所有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lián)系郵箱:396 029 142 @qq.com